该项目为建筑热环境低碳节能营造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装备、工程实践等带来革新发展,创建了人体动态热舒适自适应理论和评价方法,引领了我国热舒适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建筑热环境设计分区规则,创新了动态热环境多参数耦合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形成了动态热环境营造技术标准体系;研发了热环境智慧节能、高效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提升了我国空调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成果提出的动态热舒适理论有力支撑了行业标准和国家节能技术政策、法规的制定,研发的系列技术和产品装备广泛应用于地标性建筑、商业、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和地铁、车站、机场等交通建筑中,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减排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相关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8 项,软件著作权5 项,出版著作10 部,主编参编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3部,协会地方标准2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 余篇。成果专章写入国际行业权威撰写的专著《Human Thermal Environment》和“十二五”本科国家规划教材《建筑环境学》。应用于国家体育场、成都双流机场、拉萨火车站、北京和杭州地铁部分线路等30 余项重大工程,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世界可再生能源联盟“建筑节能”引领奖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