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工科生只有冰冷的机械?
今天带你认识一位爱阅读的机械硕士,
看他如何在科研与文字中找到独特的热爱。
闲暇时,他最爱泡在图书馆。《白夜行》让他思考人性,《荒原狼》引发自我叩问,那些读过的文字,总会在某个生活场景中突然产生共鸣。
迷茫时,他依然坚定:推进课题、规划未来、坚持阅读。就像他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保持希望,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视频 1
/ 学生原创作品
山城的风,吹向更远的山与海 | 2025毕业季之“砚边絮语”特别节目
六月的重庆,黄葛树的影子在石板路上拉得很长,空气里飘着栀子花的香,也藏着告别的意。校园里穿着学士服的身影往来穿梭,有人举起相机定格最后一张合影,有人抱着书本走向图书馆的台阶——又一年毕业季,总有人带着行囊离开,也总有人怀揣期待而来。
从大山而来,把脚印留在嘉陵江畔。从嘉陵江畔,奔向水木清华。从钟塔之下,扬帆狮城学府。
三位同学,三种不同的轨迹,却都在重庆大学这片热土上,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也是对奋斗最生动的注解。
如果你正收拾行囊,准备踏上这片土地——欢迎你,来到这座有温度的校园。这里的夏天很热,冬天雾很大,坡很多,但总有人会为你撑一把伞,指一条路。
如果你正把重大写进目标里——请相信,每一步靠近都有意义。那些熬夜刷题的夜晚,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终会让你在某天站到校门口时,笑着对自己说:“你看,我做到了。”
山城的风,从来都不只会吹向一个方向。它会带着山里的孩子走向更宽的世界,也会推着追梦的人奔向更高的山峰。而无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重大都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段路——但这段路上的阳光、风雨、欢笑与眼泪,终将成为你往后岁月里,最温暖的底气。
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就像嘉陵江汇入长江,长江奔向大海,我们都在各自的航道上,带着在这里收获的勇气与热爱,继续往前闯。
视频 1
/ 学生原创作品
《小白求职记》歌词
能不能关机 休息
想干啥啥不行 只有睡觉是第一名
要命 只是找个实习
东拼西凑的简历 强行符合主题
嘶……排版排版
少壮不努力 咸鱼
没耐心看书籍 又被哄去Timi
不行 时间来不及
赶快找学长取经
没多少实力又想要去名企
技术岗位大都是关于IT
最拿的出手的技能居然是英语
where the where the best choice
and what i what i'm gonna do
该怎么找合适的岗位(searching)
重重困难如何去面对(cheer up)
该怎么为未来做准备(just do)
so would you please now(please please)
offer offer give me the offer
harder harder Then I'll work harder
power power knowledge is power
well never willing to be a loser
数据结构是去年没选的选修
编程语言的算法根本就没有吃透
操作系统Linux还是新朋友
专业不对口不对口
没多少实力又想要去名企
技术岗位大都是关于IT
最拿的出手的技能居然是英语
where the where the best choice
and what i what i'm gonna do
该怎么找合适的岗位(searching)
重重困难如何去面对(cheer up)
该怎么为未来做准备(just do)
so would you please now
offer offer give me the offer
harder harder Then I'll work harder
power power knowledge is power
well never willing to be a loser
要变优秀 别怕吃苦头
踏平了坎坷的路才会好走
昔日的愁 终随浪东流
因为你从不愿罢休
offer offer give me the offer
harder harder Then I'll work harder
power power knowledge is power
well never willing to be a loser
创作背景
陈绍纬同学在大三即将结束的时候创作了这首歌。当时的他面临未来选择的一个岔路口,在迷茫中他选择创作这首歌来记录自己当时的状态。
他巧妙地运用俏皮、欢快的音乐来表达他与烦恼共处的心情,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自己遇到的挑战。当他一路披荆斩棘后回望来时的路,所有困难的瞬间回头再看都已化为歌词中轻描淡写的经历。
这首歌不仅记录了他成长的过程,也是他向未来递交的一份答卷。他也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自己成长的过程,当你最后慢慢克服了这些困难时,慢慢回味也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驿站,梦想与激情在这里尽情释放,当我们实现自己对青春的承诺,再回首时,所有的努力都会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创作者漫谈
在《小白求职记》中的小白不仅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当代毕业生们的写照,剑尚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陈绍纬用这首歌献给所有毕业生,把面对迷茫的无力感,变成面对目标的行动力,在最美好的时间里微笑追溯着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
图片 1
/ 学生原创作品
声漫《红色恋人》改编自王宏亮导演的同名话剧《红色恋人》,这期节目我们也采访到了王宏亮导演,一起来听一听他想对观众们说些什么吧!
视频 1
/ 学生原创作品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20级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如期而约,分为与自动化、软件等学院联合的“智链生活”;与生物学院联合的“主动健康”;以及与区文旅委及企业联合的“多蕴文创”3个主题方向!地点:虎溪校区图书馆1楼展厅
图片 9
/ 学生原创作品
印记中国 | 重庆大学研究生篆刻比赛——11号作品
11 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
唐上捷
《国》
青海石,2×2×5cm
图片 2
/ 学生原创作品
8 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
杨健
《思源·前进》
寿山石(红色),2×2×7cm
9 艺术学院2020级
朗昊
《印迹中国》
(其一)《知其所止》白文印,
寿山石,2×2cm
(其二)《绿水青山》朱文印,
寿山石,2.5×2.5cm
图片 5
/ 学生原创作品
3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2020级
陈嘉强
《峥嵘岁月》
翡翠色环保树脂,2×2×6cm
4 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
刘明昊
《百折不回》
巴林石,2.5×2.5×5cm
5 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
何媛
《长乐》
青田石,2×2×5cm
图片 4
/ 学生原创作品
重庆大学2022年研究生篆刻比赛
作品初筛已经完成
一起
欣赏重大研er的优秀篆刻作品吧
2 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
刘胜男
《文化中国:力量之源》
檀木雕刻,3×3×6cm
图片 2
/ 学生原创作品
《定庵印痕》
作品共计 6 枚
均为朱文、石章
释文、出处如下:
1). 内容:落梅烟雨黄昏
出自:宋朝吴文英
《木兰花慢·虎丘陪仓幕游》词
2). 内容: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宋朝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3). 内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朝苏轼
《临江仙·送钱穆父》词
4). 内容: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 内容:逍遥容与
出自:楚国屈原《九歌·湘夫人》
6). 内容: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
出自:明朝陈继儒《小窗幽记》
图片 7
/ 学生原创作品
2022年4月16日,重庆大学第九届“建造季”活动在白象街历史文化街区隆重举行。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1级建筑类7个班级的21支队伍,按搭建材料分为PP板、木材两个组,在8小时内完成实体模型搭建。学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实到了手中的每一块材料,实现了一次美好的筑梦体验。
(一)PP板组
1- 建筑类一班《禾下》
禾下——致敬袁隆平爷爷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春天,感受万物萌芽;夏天,聆听谷物生长,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对话,潜游海底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低语,方能感悟宇宙浩瀚、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2- 建筑类一班《雀翎》
作品整体为单体重复构成的半球形空间,以曲线为主。单体造型以孔雀翎为灵感,两个片状板围合形成类圆锥半单体,半单体两两相接形成单体。从内部观察,形似一只只竖着的眼眸。单体之间又互相交错连接,相接处的肋形成网状结构,有良好受力性能。作品根据不同位置的单体受力需要,对基本单体灵活改变,以发挥pp板不同方向的弯曲特性和受力特性,让作品兼具表现力。
3- 建筑类二班《百象流转》
横、纵的线条织结成“岁月压坍的时空”。
纵,象征世界的延续。生活的幕起幕落、俗世的喜怒哀乐仿佛隽印在这一刻的雪白缎条中。
横,象征时间的延续。无数历史故事在时光中流转,正如横向的雪白锻条。
横延纵流,交织于一处是空间。时间流动、空间更迭,搭建生活的“诗韵”,建造世界的“演变”。续新章,汇集白象。谨以此致敬岁月长河。
4- 建筑类二班《裁云游影》
作品名为裁云游影,其整体形态如藏传佛教白塔,底部纹样取自白塔底部火焰花纹样。在藏传佛教中,白塔是圣迹出现之地。在作品中,日观云起云涌、光影斑驳,夜卧赏满天星斗,翠栊镂月,与重庆的山水云影共振,探索人在迷茫与寻找中的平衡。
5- 建筑类三班《万花瞳》
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设计师Valentina Minayeva的花球设计以及樱花的形态,由五瓣花的不断重复与变化,拼接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类似万花筒视觉效果的球状空间,给人一种熟悉、温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设计通过曲度的变化营造出巧妙的虚实关系,结合线元素的参与,打造出生动有趣的光影效果。
6- 建筑类三班《荫满中庭》
你想感受一次身处“花苞”的体验吗?
以海螺为韵,以花苞为形,借板材之柔韧,化二维为立体,光影参差。
壬寅年的春年,我们筑梦白象。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荫满中庭。”
7- 建筑类四班《春生桷》
以黄桷树为态,以曲面为形,中心“树体”向上生长,外围“榕须”落地生根。融合地域性特色、展现文化印记,传达最生动的山城意象。我们投身此时此刻的山城春色,看万物生长,筑就梦想。
8- 建筑类四班《鳞非烟》
作品单元型似鱼鳞,灵感来源于鱼鳞状折纸技术。将二维纸面通过折叠形成具有立体感的三维鱼鳞,且正反两面为两种不同的立体鱼鳞纹路,独具特色。这种单元型形成的整体可以单面弯曲,形态灵活多变,张弛有度,极具美感。
9- 建筑类五班《晧穹》
作品以单元体叠加与编织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一个类似半圆拱形的空间。其单体主要分为两组,分布在空间围合的里侧与外侧,富有层次感与韵律感,塑造绝佳的视觉效果;编织的方式充分展现pp板材料独特的韧性,同时编织手法塑造的线条虚实关系展现为多样的外观肌理变化。作品底部以流动线性形状的箱体为底座,既固定了单体,又兼具了美观的外形,又运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尺度为现场观众提供休憩观赏区域,增强了人与空间的互动性。
10- 建筑类五班《箱庭》
作品外观为方体,搭建采用了箱式单元体的排列,使作品具有简洁规律的视觉效果。作品内部空间开阔,尺度比例关系变化能让观者从外部快速过渡到作品内部。简洁的外部线条结合拱顶高度变化的设计搭配半透明的pp板材质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营造出观者适合直面内心世界的空间,与箱庭疗法的观念相合。在作品中观者主体本身代替了传统箱庭疗法中的沙盒模型客体,在“自由和保护的空间”里连接观者内心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
工艺方面,作品的主要连接方式为pp板插接,对pp板纹理与受压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模拟,制作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模数化处理,作品外观呈现了工业设计的简洁风格。
细节上,通过不同方向、尺寸的连接部件设计,解决了作品上下部分稳定衔接与横向连接的问题,利用拱顶独特的受力结构平衡两侧向内的压力,使作品整体达到力学稳定的效果。尺寸方圆,自是箱庭,让场景成为主体陈述表达的载体,一片白净换一心澄净。
11- 建筑类六班《合粽连横》
作品以“合粽连横”为名,包含了面向学院以及面向公众两个维度。在面向学院的维度上,“合”表示对以pp板为材质,以编织手法塑造带有弧度的小尺度空间,其中对人与人、人与建筑双重亲密性的塑造,也表示作品形态上采用的四瓣闭合的手法。而在面向公众的维度上,“合粽连横”作为成语的化用,在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展现了小组成员团结一心、直面挑战的勇气与决心。
12- 建筑类六班《神奇海螺》
作品从pp板的特性出发,力求尽可能充分利用材料并且创造出适宜且有趣的空间。考虑到pp板独一无二的韧性,作品采取了近似于半圆拱的形状;为追求空间上的简易与有趣,将拱的排列做成了旋转与渐变相结合的形式,整体类似海螺的形态;体验者从入口进入,顶部逐渐降低,最终到达内部,有“别有一方天地”之感。
于作品外部观赏,光影交错且形状向内旋转延伸,吸引观者进入;于作品内部环视四周,又有被包裹之感,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
细节上,内拱与片状连接的方式解决了大拱跨度的问题,削减顶部压力,防止因pp板自重过重而导致塌陷,使整体空间保持稳定。
13- 建筑类七班《方舱》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基于模块化建筑的思想,作品以单元性、可移动性、多功能性以及高效性为追求进行设计。作品总体由六个单元体构成,通过改变六个单体的组合方式及打开方式,赋予建筑可移动与多功能的属性。
14- 建筑类七班《破茧》
成百单体的拼接,汇聚一方空间;上千”破茧的蝴蝶“,还享八方世界。由内而外的伸展,由外向里的光影,蓬勃的生命在7班手中诞生。蚕蛹破开坚硬的外壳,一点一点,获得了破茧重生的光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终换之”破茧成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砥砺向前。
(二)木材组
1- 建筑类一班《峦屿》
"云烟绕起三重峦,落得镜中自水寒。偶有白鹤渡泽屿,举步清闲自悠然。"
峦屿以三角形这一稳定结构作为基本单元构架,构建如山岱一般错落有致的单一空间,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供观者休憩。
一组三角形单元体安装滑轮,形成可移动空间,既丰富了空间的造型,又增加趣味性,增强了空间体验感。每个大三角形结构中插入了小三角形结构,构成较低一层级的空间,供观者躺卧欣赏整个空间。以木结构造山峦岛屿,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2- 建筑类二班《绿里》
“绿里”,化用古诗《钱塘湖春行》中的“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意为行走于绿色之中、树荫之下。
木质板材源于自然,彰显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与回归本源的环保理念。六种不同形态的木板构件以拼接的方式,构成了繁茂的”树冠“。光线透过木板产生光影变化,犹如树林间透过的晨曦,展现来自大自然的不同魅力。同时,绿里也代表”绿色里程“,根系历史,冠系未来,绿色环保的”旅程“ 将从这里开始。
3- 建筑类三班《Wooden Fun》
从欧式三角屋顶入手提取出三角形木框架的基本元素,再通过不同大小三角形的重复排列得到空间上的错落与韵律感。空间的错落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空间效果,还增加了使用的趣味性与可开拓性。选用完全对称的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图案达到一种和谐、闲适的实体感受。搭配27cm的长度,减小施工难度的同时又满足人体的行为尺度,更加符合供人们休憩使用的设计目的。
4- 建筑类四班《弦上之歌》
空间运用木方的纵向排列形成独属木头的节奏韵律。木方围成两道圆弧,交错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覆顶以木方旋转排列而成,连接着立柱;座椅的安排顺应空间的形态,同时有加固立柱的作用,结构合理,形态优美。整齐的木方排列如同琴弦,共同”谱写出一曲典雅的弦上之歌”。
5- 建筑类五班《星迹》
以代表5班的五边形为基本元素,张扬的飞叶兼具秩序感, 寓示着了5班同学积极进取、开放团结的性格特点。作品中间可供参观者休息,仰望飞叶的同时给观者带来空间体验感。
6- 建筑类六班《木漩》
该方案通过多个门框的重叠扭转,在统一的结构体系下进行有序的变换,以非对称的形式营造均衡的空间动感,塑造出一个流动变换的走廊。
建筑在外观上通过偏斜体所带有的不稳定感和动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外部门框通过规律的角度变化,使空间富有韵律、节奏感。两侧入口的狭窄与内部空间的开阔形成对比,具有引导作用,给人以宽阔的空间体验。而木条纵横穿插形成的通透效果,增强了空间的开放性,引导光线流入,巧妙地削弱了较大建筑体量带给人的压迫感,同时可以产生光影的美感。
方案内部设有波浪形条凳,在空间内部塑造出一种曲线路径,与外部结构形成对比呼应的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多样且舒适的空间体验。整体观感能让人产生木的螺旋扭转成如同漩涡之美,更有“目眩”之感。
7- 建筑类七班《格格不入》
作品空间整体呈三角形,选用木材做基础材料,贴近自然。外观上没有增加繁杂的修饰,而是用木条将完整的面加以分割,形成大小相等的方格,部分用木板遮挡,打破原有单调的格局。休息区突破普通座椅的设置,用方格加以木条取代,既保留了空间原有的休息功能,又将其与空间本身巧妙融合在一起,提升空间的体验感。
图片 49
视频 1
/ 学生原创作品
安图声团队画手组的小伙伴们带来福利,为大家揭秘绘制一幅冬奥主题形象画的过程,大家也都动手画起来吧!!
图片 1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简介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
石皓宇(@HY)
去年一个冬日的上午,我在图书馆,阳光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散落在我桌前,难得的晴天。于是决定下午不学习了,出去拍照吧。
饭后回到宿舍,趁着给相机充电的空档,打了几把QQ飞车,好几次都未完成,但这并不影响我即将出门拍照的愉悦心情。
背上相机,走过宿舍走廊的拐角,发现一盆发财树,应该是邻居的同学也想趁着天晴,让它晒晒太阳,随即拍下了一张。调色时,将高光和黄色降低,同时阴影再加了一丢丢绿色,以平衡绿叶的主体地位。
我住在竹五,所以选择往西门方向出发。在西门看见两位保安大叔谈笑风生,旁边有一片芦苇也在微风的拂动下摇头晃脑,让我想起了李健的《风吹麦浪》,不自觉地吟唱起了其中的旋律。
靠西门的校道上人不多,道路两旁的落叶俯拾皆是,我选了一片不大不小的梧桐叶,握在手里,按下了快门。看见一位穿婚纱的女士(图片左边白色小点),正用三脚架架着相机给自己拍照,本想上前询问有什么能帮忙的,但终究没去。
天色有些晚了,只穿了一件卫衣的我瑟瑟发抖。经过三食堂,来到虎溪的主校道,银杏叶洒满两旁。身边有两个小女孩,在一片金黄里,挑选她们喜欢的银杏叶。校内外的摄影师们冲着重大的美景端起了长枪短炮,我也附庸风雅地拍了几张。
最后是我第一次到洪崖洞拍的几张照片。国庆节前两天打算出去转转,原本计划准备拍摄的照片好多都没拍到,人实在太多了!背着三脚架和两台相机,由于不熟路,跑上跑下好几次,还是有点累的。后期时选择了橙青色调,单张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于是选择将其拼接起来。
图片 5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研究生 候阳阳
重庆大学风雨操场主要作为歌舞之大剧场、及大型演讲、报告场所,是一个因依地势而建的半环形露天剧场,坡面为观众席,没有顶棚,一旦下起雨来,栉风沐雨,由此而来“风雨”二字。
重庆大学思群广场原先只是一个破烂的广场,是重大老校长郑思群带领着学生手提肩挑平整了这块土地,把它开辟成了一个运动场。
B区足球场:为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校在此经常举行足球比赛。
虎溪银杏大道:初冬的虎溪银杏纷飞,落英缤纷。“蝴蝶已尽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图片 6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研究生 候阳阳
主教位于重庆大学A区嘉陵江畔,原饶家院所在地。集教学、科研、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作为重庆大学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2005年完工。
重庆大学钟塔广场位于A区中心位置,是重庆大学60周年(1989年)校庆时,校友捐建给母校的一份礼物,它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塑家龙德辉教授。
广场由钟塔、周围错落有致的水池、以及后面的理念墙组成。理念墙篆刻着重庆大学建校时就制定的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虎溪图书馆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恰到好处地融合,挑高的大厅与镂空的横梁、大面积的玻璃窗和转角的石砌,杏白的底色却又增添了一分朴素和低调。
图片 5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屠韵洁
重庆的冬天,湿冷,到夜里更是如此。校园安静的时候,一切都会说话。可能是叶片掉落的声音,可能是花开的声音。走在路上,能看见梅花开着,却不能拍出它在我眼里的模样。只好开了闪光灯,却发现变得突出的,不只是花朵了,枝干生长的样子,也更加明了。
图片 2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屠韵洁
八九月的天气,重庆已经在下雨。打伞的人无需抬头,空气中的甜香就已经在告知,桂花已经开在枝桠间。学校的桂花,是我见过最馥郁的,如果花也有感情,我想他们一定最不甘寂寞。
图片 3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屠韵洁
一食堂门前的小花坛的绣球花。它不起眼地绽放在种植景观中,被几棵绿植挡住了矮小的身影。发现它的时候,有一种看到小小宝藏的感觉。在灌木丛的掩映下,它不明亮,却带有神秘的美感。
图片 3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屠韵洁
拍紫叶李那天,与晴朗的天气久别重逢。阳光倾洒下来,叶子都闪闪发光。那天到学校赏花的人也很多,看到发光的风景,阴郁的心情也会闪光吧。
图片 3
/ 学生原创作品
作者介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屠韵洁
蓝天下,高树上,大朵大朵的玉兰,是下课路上一眼望见的风景。开得热烈高调,告诉我新生的力量。
图片 3
/ 学生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