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共享馆藏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6月22日上午10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在新闻学院多功能厅隆重举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院长董天策、党委副书记陈娜、副院长郭小安、副院长龙伟等学院领导,以及部分教师、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参加典礼。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陈娜主持。 在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和嘉宾、学院全体起立唱国歌后,重庆大学原名誉院长马胜荣通过视频的方式向毕业生致以问候。马院长在会上表达了几点希冀,希望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争取到自己喜欢的岗位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在最后祝愿同学们顺利毕业,一切都好。 研究生代表方梓萱在典礼上发言。方梓萱作为本硕均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就读的学生,她首先表示,自己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七年,收获的幸福与喜欢是双倍的。并用“行千里,致广大、尽精微”总结了自己和其他硕士毕业生在学院学习的三年,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本科生代表张心如在毕业典礼上表达了对学院培养的感激之情,感谢学院对同学们的呵护与培养,以及学院老师对同学们的鼓励和包容。并在最后祝愿学院越来越好、学院的老师工作顺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前程似锦。 随后,郭毅老师代表学院全体教师发表讲话。郭毅老师首先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并表示:毕业典礼并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希望毕业生们大胆迎接新生活,做一个敢闯敢创的人。此外,郭毅老师还给毕业生寄语,希望同学们永远做一个正直的、有责任感的、乐观的,以及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接着,董天策院长作总结讲话。董院长在毕业典礼上表示:虽然疫情给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但这种磨难更有利于同学们砥砺前行,同学们依然可以努力去把握增长自身才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脱颖而出。 授位学生名单由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宣读,学院领导及各位老师给新闻学院2022届毕业生授位。 最后,学院全体学生和老师们在学院楼门口进行班级合照,毕业典礼顺利结束。

图片 10 / 毕业典礼

原创话剧《何鲁》

大师剧致敬大师、大先生启迪大学师生。10月27日晚,重庆大学B区科学会堂,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重庆大学原创话剧《何鲁》亮相。该剧是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唯一一部高校入选的原创话剧,也是继4月荣获第八届重庆大学生戏剧演出季大满贯后再次升级打磨的首次公演。 本次演出的话剧《何鲁》的主人翁为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理学院首任院长何鲁先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也是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该剧以何鲁拓荒高等数学、躬身编教材、创校兴学、创办数学会等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何鲁探索数学强基之路,践行科教报国之心的科学家精神。

视频 1 / 文艺活动

大道如虹 十年致远:重庆大学“丝路画卷”将再添新笔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11月6日至7日在重庆举行。 而作为坚持扎根巴渝大地办学,始终以先锋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大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庆大学也将在本次大会上践行使命担当,在“丝路画卷”上再谱华章,赓续“重大”作为。 11月7日上午,由重庆大学承办,作为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的“信息时代科研范式变革校长圆桌会议”将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白俄罗斯、南非、文莱、马来西亚、摩洛哥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校长以及香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校长将共聚一堂,进行“高峰对话”。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引领性技术不断涌现,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学研究进入数据密集型的第四范式。如何变革科研范式,转变科研思维和行为组织方式,促进高校在信息时代条件下,打破学科界限,开展传统学科与信息学科、基础学科及新兴学科交叉融合。与会嘉宾将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新科研范式下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主题的两场圆桌会议中,共同探讨“一带一路”高校科技创新合作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 11月7日下午,为深化落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和信息时代科研范式变革校长圆桌会议成果,重庆大学将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全球大学科技合作联盟(iUNRC)。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深度结合点,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始终秉持“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勇担“国家队”使命,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进入新时代,重庆大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四个面向”,不断深化科研范式变革,着力推进有组织、体系化的科研攻关,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高质量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积极汇聚各类高质量创新资源,聚力打造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此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全球大学科技合作联盟(iUNRC),将构建“一带一路”常态化科技交流机制,汇聚更广泛的全球大学科技资源,服务“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合作需求。 这十年,重庆大学全面落实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推进国际协同创新,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持续拓展学校国际化广度和深度,打造国际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平台,进一步搭建起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桥梁。 以研究合作为基础,推动教育交流互通。重庆大学以优势学科为支点,牵头组建并持续推进“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轻合金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建 “重庆大学韩国电子部品研究院技术合作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保持教育合作畅通。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推进教育成果共享。重庆大学坚持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并重,落实“丝绸之路”教育行动留学推进计划,每年设立校际交流专项经费,重点资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来校学习。目前已与共建“一带一路”的13个国家40所行业顶级、国内一流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着力促进学术成果合作共享。 积极实施高端外专项目,着力推动引智成果转化。近3年,重庆大学邀请来自西班牙、塞尔维亚、阿根廷、伊朗、俄罗斯、新加坡、土耳其、马来西亚、波兰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3名外专开展合作研究,深化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的科技创新合作。 “将深化‘一带一路’共建教育合作写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和《重庆大学‘十四五’国际化专项规划》中,作为‘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的重点任务。”这是重庆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的鲜明旗帜。十年来,“重大人”在“丝路画卷”上“妙笔生花”,结出累累硕果。 在新加坡,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波教授团队联合新加坡政府JTC Corporation,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新加坡WOH HUP建筑公司,新加坡结构钢制造商TTJ Design And Engineering,针对工业及商业建筑的碳排放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高性能预制钢混凝土复合梁(HPCB)系统。据介绍,与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该系统成果可减少碳排放量25%以上,节约总成本10%以上,并且对超荷或大跨结构时,使用预先设计的高性能HPCB可以最大化其优势。 在越南,从海上风电集群到陆地轻轨纵线,都有重庆大学科研成果的种子。2021年11月6日,越南首条城市轻轨项目——越南河内“吉灵-河东”轻轨正式移交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成套中国城市轻轨“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团队自主开发研制的软基加固专利技术——PCC桩技术,通过国际技术授权应用于该项目前期建设。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电建江西省电力设计院结合越南Ca Mau(金瓯)省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海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海上风电机组高承台桩基础结构精细化高效设计方法,应用于越南金瓯海上风电场(共40余台机组)。 在埃及,重庆大学作为项目牵头的联合科研成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智能化评估与优化平台”已服务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埃及“2030 愿景”规划,为实现中埃两国乃至全球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共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在沙特,重庆大学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在张大梁和刘玲梅两位教授的科研团队带领下,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展开紧密科研合作,专注于开发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运用这一技术解析复杂多孔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2023年7月,KAUST、浙江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沙特阿拉伯先进材料微尺度结构工程联合实验室”项目。 在泰国,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廖强教授团队牵头与泰国孔敬大学Reungsang教授研究团队、塔信大学O-Thong博士研究团队和宋卡王子大学Kongjan博士研究团队合作,结合中泰双方研究基础和优势特色,于2015年至2020年共同开展太阳能水热水解及生化转化耦合制取微藻生物燃料系统集成的研究,攻克变物性微藻浆液水热水解速率及产物与后续厌氧发酵环境不匹配的难题,构建了微藻水热预处理与厌氧发酵耦合制取生物燃料系统,实现太阳能驱动的藻基清洁生物燃料的生产。 回溯这十年,早在2014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团队白涌滔教授的牵头下,重庆大学就与委内瑞拉、智利、土耳其、布隆迪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展开高水平科研合作,并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域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钢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算法与重频脉冲激光强化系统。该合作成果围绕未来极端环境下钢结构工程的疲劳损伤问题,解决了钢结构宏观疲劳损伤力学理论及其高效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提升90倍以上)、裂纹萌生定位、高-低周疲劳模型建立及非增材式疲劳性能调控提升等关键瓶颈问题。 而最近一次,是今年10月27日上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与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签约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动成立“中波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Sino-Polish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 SPRC-AWTRR)”,针对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技术的开发创新和技术装备成果的实际应用开展合作研究。 十年耕耘,大道致远。重庆大学使命在肩,砥砺前行,始终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本次信息时代科研范式变革校长圆桌会议为契机,积极推动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校际合作实现新跨越,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焕发出时代光彩。

图片 16 / 合作交流

第七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月球车原来是这样工作的

跟随主持人走进第七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和“一带一路”的青年们一同来到重庆大学!月球上第一片绿叶、创新型载人月球车、基于洞穴的月球基地等前沿技术……由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生物实验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教授亲自讲解。

视频 1 / 合作交流

天体化学有多浪漫?重大老师科普冷门前沿数十万人观看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勾茜长着一张娃娃脸,假如不是知道她已是博士生导师,你或许会误以为她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做喜欢的事让她拥有了“漫长的青春期”,直到现在,她仍然保持着小时候在四川绵阳农村的习惯:仰望星空。 这是她曾经的爱好,也是她如今的工作。勾茜是国内为数不多研究分子光谱及天体化学的女性科学家,去年9月起,她开始将自己的所学做成科普短视频,发布在抖音上,今年10月底,她也开始做直播。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分子间弱力的秘密、光谱学与量子力学,这些看似复杂、抽象的课题,在抖音都获得了超过十万人次的观看量。 这样的数据,也让勾茜更加明确了知识普惠的意义:“以前只有通过选拔才能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有了抖音这样的平台,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宽了,只要有兴趣和意愿,这些知识完全是免费的。” 勾茜接触到天体化学,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因为,她在做分析化学研究时找错了资料才接触到了高分辨分子光谱学,并顺藤摸瓜开始了天体化学研究。必然是因为她喜欢并擅长化学,并从小对宇宙怀有好奇。她的科学启蒙并不来自于书本,而来自于农村的生活经验。 勾茜1984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外公外婆住在乡下,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在农村住很长时间。农村没有光污染,晚上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银河,她一度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直到念大学,城市长大的同学觉得她“吹牛”,她才知道肉眼看到银河并不容易。 那时外公外婆也会讲很多神话故事,勾茜常常信以为真,真觉得那里住着不一样的人。不过当时她从没想过会“接近”那个世界,那时与她更亲近的是化学。她从小擅长理科,高一时本着“感受一下”的目的参加了化学竞赛,结果一鸣惊人拿了全国二等奖。 优秀的成绩让勾茜相信了自己在化学上的天赋,然而考试毕竟不等同于科研,要在大学科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并不容易。勾茜本科攻读材料化学,研究生转去学分析化学,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想做的事,直到偶然接触到高分辨分子光谱学,她才真正感觉到了热爱。 “光谱学,尤其是我所从事的高分辨微波光谱研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带来的确定性。尽管我们研究的是一些小的分子体系,但我们所知道的是我们真正知道的,实验现象不仅可以通过理论解释,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可以完全重复实验结果。”勾茜说,光谱学可以抵达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世界,从而在物理、化学、材料、天文、生物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确认这个方向之后,勾茜便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支持,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而意大利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捍卫“太阳中心说”的布鲁诺,被视为“观测天文学之父”和“科学方法之父”的伽利略,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想象力”的达芬奇,都成长于这片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勾茜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科学的关系:“我发现学海无涯不一定要苦作舟,你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定不会觉得苦。就像我导师,面对越复杂、越搞不懂的东西他就越兴奋,我们做不出实验或者解释不了某个现象时,他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interesting’。” 2015年,30岁的勾茜学成回国,成为母校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接受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沙龙”采访时,她说:“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就已经成了一种本能,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勾茜决定,以分子光谱学为基础,开始探索一个更为冷门也更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天体化学。 没有前人借鉴,没有高人指点,勾茜说她会感到孤独,但同时又觉得这不失为一条浪漫的科研路。“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窥见宇宙的一角,”勾茜说,“以前更多是从物理角度研究天文,现在从化学角度切入,正好形成互补”。 天体化学是天文、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前沿,主要研究宇宙中元素和分子的丰度以及它们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揭示分子云及恒星形成与演化。勾茜目前的研究,就是从实验室转动光谱和射电天文观测两方面开展天体化学研究工作。 2015年勾茜回国时,这样的研究组,全世界大概有40个,不过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没有人涉足这个领域,甚至全国全世界都找不出一台商品化的仪器。勾茜不得不从零开始,自己设计、研制,连买个螺丝钉都要跑去机电市场。花了两年多时间,她才调试出了国内首台微波光谱仪。 “很多人对化学的理解是片面的,觉得它就是瓶瓶罐罐,然后在实验室看反应,但其实化学有很多研究方向,它是可以将不同学科连结起来的。”勾茜说,这也是她决定到抖音做天体化学科普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让公众知道其实化学没有那么危险,化学对国计民生的贡献非常大。” 做抖音之前,勾茜去过高中做科普。中学老师告诉她,孩子们太需要她这样的一线科研人员去做科普了。“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太应试教育了,他只是在记一些概念,而概念是怎么来的、概念和概念之间是什么联系、有怎样的应用场景,他们不知道。我去讲天体化学,他们至少可以看到有些概念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学的东西不是没有用的。” 2022年9月,勾茜决定开始在抖音做科普。她知道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看见银河的运气,但至少现在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大多数人可能仍然无法理解她的研究,但至少在短视频和直播里,地球上的人可以一起仰望星空了。 为什么星云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冥王星会被踢出九大行星、一亿光年外的光到达地球需要多久、人类又要如何科学地寻找外星生命……勾茜的账号就像一个短视频版的分子光谱和天体化学教材,她介绍学科知识、重申基础概念,将观众的视野从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带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境界。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科学问题,每次录制前,勾茜都会先给全文科班底的拍摄团队讲一遍,只有他们都听懂了,才会正式开拍。 与此同时,勾茜也会尽量用日常道具去解释星际现象,比如讲到星云颜色时,为了解释星云尘埃与光的关系,她会特地用手电筒进行演示:“如果尘埃没有达到完全把光遮蔽住(的条件),它就会有一些光透过,这个怎么理解呢,你用手电筒抵住手的皮肤,如果你的手比较薄的话,你看到手指也是泛红的,对不对?”在勾茜看来,做抖音与写论文异曲同工,都要为受众考虑,都要“将受众可能熟悉的事物与你要表达的概念结合起来”。 今年10月底,勾茜也试着将专业讲座搬到了抖音直播间。“直播最大的优势,在于让无法进入校园的人能够通过平台完整地去学习某一主题,我觉得这很有趣且有意义。” 丰富的学识与对科研的热忱,加上“萌妹”与“女科学家”的反差,让勾茜在抖音上获得了众多拥趸。不少人告诉她,自己第一次听说了天体化学这个研究领域,也有不少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发私信与她探讨科研问题。“这让我感到挺有成就感的,不仅做了大众科普,还吸引了年轻学生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现在勾茜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常能遇到粉丝,不少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年轻学生告诉她,从她的视频中受到了鼓舞。 勾茜现在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她以前常独自仰望星空,只要想到目之所及的星光可能是某颗恒星数万年前发出的,她就会有一种“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现在有了孩子,她也常带他一起看星星。他还太小,无法理解这种情怀,但他经常会问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宇宙刚开始,生命还未诞生,我们是什么?如果把木星压缩成一团,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勾茜从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知道,孩子没有知识框架,他流露出的一切好奇与关切,都是人类对地球以及地球以外的世界最真挚的情感。

图片 5 视频 1 / 重大人物志

逸夫楼讲座——古琴艺术与文化传承发展

逸夫楼讲座——古琴艺术与文化传承 主讲人:吴钊 时间: 2023年11月14日 15:00 地点: 声音图书馆

图片 5 / 讲座预告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法乎其上·笔墨知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1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图片 27 / 校园活动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1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法乎其上·笔墨知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1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图片 31 / 校园活动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法乎其上·笔墨知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国画班部分同学作品

图片 17 / 校园活动

“法乎其上·笔墨知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法乎其上·笔墨知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时间: 2023-10-07 10:30 ~ 2023-11-07 10:30 地点: 虎溪图书馆展览厅 主办: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 承办: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图片 10 / 校园活动

第十九届外语文化节之外文配音大赛初赛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14日下午,第十九届外语文化节之外文配音大赛初赛在第一教学楼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将趣味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激发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本次比赛面向重庆大学全体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组、日语德语组和公共外语组。英语专业组评委由英语系甘霞、卢敏、何伟、卢桂华、胡文成、李于楠等六位老师担任。日语德语组评委由日语系周宇娇、王萍及德语系郭萌、毛亚斌、黄俊等五位老师担任。公共外语组评委则由英语系林夏、范定洪等两位老师担任。 比赛开始前,选手们抓住机会进行着赛前的练习,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的同学们也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力求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评委、观众们的到来。 比赛开始后,选手们展现了自己出众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表演能力,他们各具特色的表演受到了评委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音域、饱满的情感,蔡景怡小组成员高度还原了《后妈茶话会》里的三位反派角色。“只要不停止,道路就会不断延伸。”樊睿昊小组成员出色地复制了《机动战士高达之铁血的奥尔芬斯》里这一令人无限惋惜又具有艺术性的永别。奥尔加团长的“不要停下来”深深印入现场评委、观众的脑海。追随小王子的星球探索,何雨瑄小组成员灵活自如地切换场景,变换语调,让现场评委观众感受到《小王子》的童趣美好。当所有参赛人员表演结束后,工作人员计算分数,并公布最终晋级名单。至此,外文配音大赛初赛告一段落。 本次比赛中,选手们不仅在发音上吐字清晰,而且在人物角色代入感上也做得十分出色。饶有趣味的表演给现场的老师评委和学生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享受到了一场视觉和听觉上的饕餮盛宴。这次活动,不仅可以给热爱配音、热爱外语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更多同学对外语的学习兴趣,把学习配音的热情火种继续在学业的火炬中接续下去。

图片 6 / 校园活动

亚洲ESP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第八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开幕

2019年11月16日上午8:30,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ESP专业委员会和亚洲ESP学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与重庆大学人文学部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ESP研究》期刊共同协办的“亚洲ESP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第八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外国语学院隆重开幕。 本次研讨会以“ESP教学与研究:创新、挑战与展望”为主题,设有5场大会发言、4场专题研讨会、16场平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ESP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并进行分享、交流与探讨。 济济一堂——隆重开幕: 11月16日上午8:30,会议开幕式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重庆大学副校长王时龙、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欧玲、中国ESP协会会长及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分别致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范定洪主持了开幕式。 王时龙副校长在英文致辞中对参会的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时隔十年后亚洲ESP会议再次在重庆大学举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王校长表示,在“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他相信本次大会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和我校的ESP教学和研究,有利于我国与亚洲乃至世界ESP学术界的学术交流。 欧玲书记代表外国语学院热烈欢迎专家学者的到来并对外国语学院做了简要介绍,随后对所有为此次研讨会付出努力的嘉宾、学术团队、组织团队以及参会代表表示了衷心感谢,期待大家共同探讨ESP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培养更多优秀国际人才。 蔡基刚会长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对为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所有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引航拨雾——主旨发言: 开幕式后,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做了题为“Advances and Practice of ESP as a Discipline in China: The Case of Business English”的大会发言,他总结了过去十年商务英语课程、学科和学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ESP中国学术界的五个未来发展方向:1、ESP的教学和研究朝着一流的“新工程科学”方向发展;2、为“一带一路”研究和应用提供多语言、多学科的ESP语料库建设;3、ESP语料库驱动的技术核心词表开发;4、根据“国家标准”和“教学指导”制定ESP“黄金课程”;5、“一带一路”特殊语言服务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 日本通信电气大学副校长Prof. Kohji Abe教授以“From EGAP to ESAP: Building the Curricular Cohes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University-Wide ESP Programs for EST Students in Japan”为题,介绍了日本通信电气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的独特ESP教学模型Graduate School Technical English/GTE和Undergraduate School Technical English/UTE,并提出对UTE的改进想法和GTE计划改革的现状。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带来了题为“Making Waves in ESP: The Value of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的发言,在发言中他介绍了合法代码理论,提出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并结合语义学教学与研究做了具体讨论。 在下午举行的2场专题研讨会和16场平行会议中,来自日本国立通信电气大学史杰教授率领的团队和来自美国西雅图学院的孙逸琳教授在专题研讨会上分享了他们ESP教学实践的经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平行会议上分享了有关ESP语言研究、ESP教材开发与设计、ESP课程设计、ESP测试与评估、ESP研究与教学创新等等研究内容。

图片 9 / 学术研讨

亚洲ESP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第八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2019年11月16-17日,“亚洲ESP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第八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ESP专业委员会和亚洲ESP学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与重庆大学人文学部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ESP研究》期刊共同协办。本次研讨会以“ESP教学与研究:创新、挑战与展望”为主题,设有5场大会发言、4场专题研讨会和16场平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ESP领域专家和学者近300人参会。 16日上午,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举行了开幕式。重庆大学副校长王时龙、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欧玲、中国ESP协会会长及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范定洪主持了开幕式。 王时龙副校长在英文致辞中对参会的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时隔十年后亚洲ESP会议再次在重庆大学举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王校长表示,在“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他相信本次大会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和我校的ESP教学和研究,有利于我国与亚洲乃至世界ESP学术界的学术交流。 欧玲书记代表外国语学院热烈欢迎专家学者的到来并对外国语学院做了简要介绍,随后对所有为此次研讨会付出努力的嘉宾、学术团队、组织团队以及参会代表表示了衷心感谢,期待大家共同探讨ESP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培养更多优秀国际人才。 蔡基刚会长回顾了上一届年会后ESP在全国的发展和学会的工作,如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推进ESP发展。蔡会长也指出这种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外语界对ESP还有误解,如认为ESP就是专业英语,是专业教师的范围,语言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帮助学生打语言基础。也有人认为ESP强调的是语言工具,并没有兼顾人文性。蔡会长认为恢复学会的学科地位是当务之急。为此学会在重要媒体如《光明日报》等上发文阐明ESP与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工科”建设的关系,给教育部和人大写提议提案,建议恢复ESP在目录中的学科地位。同时,学会积极建立各个专业和行业分会,如科技英语分会、艺术英语分会、医学英语分会和能源英语分会以推动ESP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根据会议议程,本次会议共举行了5场大会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做了题为“Advances and Practice of ESP as a Discipline in China: The Case of Business English”的大会发言,总结了过去十年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和学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ESP五个未来发展方向:1、面向“新工科”的一流ESP的教学和研究;2、为“一带一路”研究和应用提供多语言、多学科的ESP语料库建设;3、ESP语料库驱动的ESP核心词表开发;4、根据“国家标准”和“教学指南”建设ESP“金课”;5、“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 日本通信电气大学副校长Prof. Kohji Abe教授以“From EGAP to ESAP: Building the Curricular Cohes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University-Wide ESP Programs for EST Students in Japan”为题,介绍了日本通信电气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的独特ESP教学模型。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Karl Maton教授在题为“Making Waves in ESP: The Value of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的发言中,介绍了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内涵及常用工具,期待对ESP教学实践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Lawrence Jun Zhang教授做了题为“Teacher Agency and Affordance in the Provision of ESP in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ar Design”的大会发言,用案例分析了在实施ESP过程中英语教师遇到的挑战,指出开设ESP课程需要考虑英语教师自身的能力,还需要考虑与EMI课程相结合、学生语言水平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以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多方面结合。 韩国航空大学Seung-Ryul Lee教授以“Qualitative research trends in ESP research”为题,回顾了21世纪发表的ESP研究文章,提出ESP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有必要专注于教学环境以及使用民族志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4场专题研讨会和16场平行会议。在专题讨论中,美国西雅图学院孙逸琳教授展示了用TILT教学干预措施解决高等教育中社会经济背景欠佳学生面对的平等危机的尝试结果;日本ESP组分享了在日本进行本科、研究生ESP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实践与挑战;重庆ESP组介绍了基于项目的ESP和医学专业ESP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ESP教师发展等主题;华中科技大学ESP组分享了需求分析在ESP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衔接国际教育课程与学生专业发展等实践经验。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在16个平行会议上探讨了有关ESP语言研究、ESP教材开发与设计、ESP课程设计、ESP测试与评估、ESP研究与教学创新、ESP与语料库及数据驱动研究与教学、学术与职业英语教学与研究、ESP语境下的跨文化研究、ESP教育政策、ESP教师发展、ESP与教育技术等主题。 11月17日,大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举行了闭幕仪式。重庆大学黄萍教授代表学会致闭幕辞,她回顾了十年前第一届ESP会议到十年后的今天ES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参会学者表示感谢,希望本次大会给大家带来了启发和收获,最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教授为优秀会议论文获奖者颁奖。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范定洪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图片 16 / 学术研讨

《重庆大学大学英语测试体系框架》(试行版)及样题发布会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20日,由外国语学院牵头的《重庆大学大学英语测试系统框架》(试行版)及样题发布会在虎溪校区D1214教室成功举办,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测试体系的改革旨在全面、科学地评估我校学生英语水平状况,反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质量,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生活、职业发展及学术研究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教授带队的英语水平测试研发团队。充分理解了《中国英语能力量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及重庆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和课程体系后,经过近1年的前期研究、分析,外国语学院正式发布了《重庆大学英语测试系统框架》(试行版),全面、科学地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评估。该框架涵盖六个级别:包括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四个学期英语课程学业后水平,以及整个大学本科阶段最终英语水平。测试范围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学习、通用交流能力,社会认知和交流能力、通用学业和学术交流等。 外国语学院全体大学英语老师近80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外国语学院李小辉副院长向老师们解释了测试改革的目的及意义,汇报了《框架》研发的过程。测试团队首席专家余渭深教授详细地阐释了框架的构成,并以1级样题为案例向大家分析了各类题型的测试目标,以及其可能对教学产生的反拨效应。大学英语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积极地与研发团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为了保障重庆大学英语水平测试的信度、效度,测试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结合国家CET 4、CET6测试,国际上认可的高效度和信度的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大学校本英语评价体系。最后,外国语学院欧玲书记代表学院向老师们强调了测试体系改革推动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要体现我们外语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希望每一堂外语学院的课程都是“金课”,是学生满意的课程。

图片 4 / 学术研讨

外语学院举办外语文化节异国文化风情展

2019年11月14日下午,外语学院外语文化节异国文化风情展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外语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本次展览共设6个展台,分别介绍法国、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民俗及风土人情。在本次展出中,各国展台负责班级通过开展特色游戏、节目表演、实物展示等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异国的独特文化风情。 展会开始后,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德语歌曲串烧,英文歌曲《Halo》,优美的旋律流淌在场所有人的心田,让整个会场迅速进入异国文化的氛围;德语诗歌朗诵,严谨又不失浪漫;韩国热舞表演,将韩国当代流行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欢呼与掌声。《老友记》经典片段被搬上舞台,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外国语学院学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精彩的表演之后,各展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法国展台前开展了大型飞行棋、欢乐套圈、踩气球游戏活动,优胜者获得了鲜花奖励;俄罗斯班展台开展了飞花令、萝卜蹲、“悬头贴贴贴”、俄罗斯冷知识比拼等活动;韩国展台开展了“心有灵犀”、“向左向右看”、“正话反说”等趣味游戏;意大利展台进行了服饰展示、DIY彩蛋面具、塔罗牌占卜、知识竞赛等活动;德国展台开展了德国黑啤介绍、猜德语单词、“心有灵犀”等活动;日本展台则开展了关东煮品尝、御守制作等活动。 活动最后,同学们还展示了精彩的厨艺。意大利展台制作了比萨,日本展台制作了寿司,法国展台制作了巧克力,德国展台制作了香肠,俄罗斯展台制作了糖果,韩国展台制作了泡菜,参展同学大显身手,在为大家带来珍馐美食的同时,也带给了同学们很好的文化体验。 此次风情展以美轮美奂的展示形式,丰富多彩的展会活动,充分调动了全校参展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多国文化,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充实大家的课余生活,丰富同学们第二课堂活动。

图片 4 / 校园活动

天文学社历年活动(二)

天文学社历年活动(二) 时间:2022年——2023年

图片 16 / 天文学社

天文学社历年活动(一)

天文学社历年活动(一) 时间:2012年—2022年

图片 50 / 天文学社

天文学社天文观测成果

天文学社天文观测成果

图片 19 / 天文学社

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钟书能教授向外国语学院教师传授社科申报经验

2020年10月30日下午15:00-17:00,应我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钟书能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院楼416会议室举行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秘笈’谈”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杨小虎主持,我院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钟书能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21项。发表SSCI、CSSCI等学术论文86篇,出版教材、专著21部。 在本次讲座中,钟书能教授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国社申报情况,分享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要点。指出社科申报书的撰写包括了智商、情商和搜商,要与国家的需求和行业痛点相互结合。并通过实例分析,从申报书的开端部分、前期成果、整个报告书的逻辑衔接、参考书目以及申报书的精美程度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专家是如何评判申报书的。在讲座中,钟书能教授告诉大家,“在申报书写过程中,要多一双眼睛,多一份严谨”,写好之后,可以采用“现场直播检查法”“文盲审读检查法”等方法来对申报书进行检查。此外,要勇于做一个“社科祥林嫂”,要到处宣传、扩散自己的申报书。 最后,在提问互动环节,大家就申报书的难点和重点和其他的问题钟书能教授进行了咨询。钟院长都一一解答,并针对各位老师的情况指出了申报国家课题时的选题方向和建议。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辜向东教授在现场也一并回答了老师的部分问题,并就申报书提出自己的意见。

图片 3 / 讲座讲坛

重庆大学第二十届外语文化节开幕式暨异国文化风情展顺利举行

2020年11月1日下午2点,重庆大学第二十届外语文化节开幕式暨异国文化风情展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食堂南广场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主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外国语学院2019与2020级全体学生、全校各学院400余人积极参加。 异国文化风情展是重庆大学外语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学校与学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丰富重大学子的课余生活,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本次活动有共十二个展棚,分别以日本、韩国、法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墨西哥、英国、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和美国为主题,为参观风情展的师生展现异国的风情文化。同时在舞台也有十余组节目依次进行表演,为重大学生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伴随着戒尺乐队激昂的音乐,异国文化风情展的舞台表演正式开始。同学们欣赏了众多的歌曲节目:李佳欣和张粤霞同学演唱的中英日三语版本的《夏天的风》;管玉玲同学钢琴伴奏、刘文婧、李博涵同学演唱的《city of stars》;由孙海洋同学演唱的《face power》;由张轶同学伴奏,郑炯同学演唱的《with you》;由姜博文和马千潇同学带来的合唱《望穿》。 舞台活动间隙,外国语学院礼仪队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充满异国风情的T台走秀。来自航空航天学院的刘桂园、黄尹同学带来的《打上花火》舞蹈和重庆大学学生艺术团管乐队的《千与千寻》经典曲目合奏渲染了会场的异域风情。除此之外,中间还穿插了有趣又紧张的抽奖环节,奖品丰富。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即使是在细雨蒙蒙的天气,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 舞台节目表演的同时,各个展棚的游戏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日本展棚准备了许多食材供同学们现场制作寿司;韩国展棚前的韩舞表演整齐划一、时尚有力;法国展棚的插花体验吸引众多同学前去参加;俄罗斯展棚准备了切成小份的大列巴面包和香肠,并邀请同学们前去体验套娃绘画。巴西展棚、意大利展棚、印度展棚、澳大利亚展棚、美国展棚、德国展棚、墨西哥展棚、英国展棚等也准备了许多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和丰厚的奖品。在十二国文化展棚中,同学们体验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拓展了视野,收获了美好的午后时光。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与20级的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与想象力,增进了相互的友谊,加强了团结意识。此次异国文化风情展也为重大师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激发了参与者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丰富了他们关于异国文化的趣味知识。同时,异国文化风情展作为重庆大学第二十届外语文化节的开幕式,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也将为接下来举办的一系列外语文化节活动助威。

图片 5 / 校园活动

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1169
申请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