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为大家讲述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重庆大学教授——柯召先生的故事
柯召先生雕像
位于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旁
柯召(1910年4月12日—2002年11月8日),字惠棠。出生于浙江温岭,数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主要从事数论、组合论和代数的研究。
1910年
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市。
1928年-1930年
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31年-1933年
就读于清华大学算学系,获学士学位。
1935年-1937年
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
1938年-1945年
任四川大学教授。
1946年-1953年
任重庆大学数理系教授,并担任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1983年
任第三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38年-1946年
任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2年
柯召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聚沙成塔 终成大器
柯召早年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布店店员,母亲是家庭妇女。柯召是长子,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家中收入平平,仅可度日。柯召5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训教十分严格,随后送他到宗文高等小学校就读。小学时柯召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都有很浓厚的兴趣,成绩很好。课余喜欢下围棋,勤动脑筋,善于在实践中摸索。
柯召后进入安定中学就读,这所名噪一时的中学培养了文坛巨匠茅盾、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漫画家华君武等。假日里,同学们去远足旅行,对柯召来说,做数学题才是最好的休闲娱乐。
1926年,柯召考入厦门大学预科,1928年升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天分出众的柯召受到著名数学家杨武之的重视,在他的启蒙下,柯召对数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他后来研究方向的选择有深远影响。
1929年,杨武之前往清华担任数学系教授。柯召读完二年级本科后,决定追随杨武之就读清华。1931年,他通过考试转学到清华大学算学系三年级。20世纪30年代,中国数学界以清华大学算学系的阵容最为强大。柯召入学时,除了杨武之,还有熊庆来、孙光远、郑桐荪等名师。
算学系的同学中,后来出了不少数学大家。和柯召一起听课的有陈省身、华罗庚、吴大任和许宝騄。陈省身曾经回忆说,“我们时常往来,上同样的课,那是很愉快的一段学生生活。”
1933年,柯召在杨武之指导下完成数论研究的毕业论文,以优异成绩毕业。
1935年柯召去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德尔。一见面,莫德尔问了柯召三个问题:读过些什么数论方面的书?研究过什么问题,有何结果?学过哪些外国语言?
柯召一一作答,并把在清华期间的毕业论文拿给莫德尔看,莫德尔看后非常高兴,亲自带着柯召去办理注册入学手续。
入学后,莫德尔给柯召的第一个课题是“闵可夫斯基猜想”。两周后,莫德尔问柯召有没有进展,柯召老实回答“毫无办法”。“这个问题我搞了三年都还没有解决呢。”莫德尔笑笑,“年轻人思想活跃,有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到这些,柯召内心的不安感顿时消失,他明白:“老师这些话很有道理,虽然我没有解决这个难题,但是有了攻克难题的信心。”
两个月后,柯召完成题为《关于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的论文。莫德尔评价甚高,特意安排柯召参加伦敦数学会并作报告。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登上伦敦数学会的讲台,年轻的柯召一亮相,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著名数学家哈代听完他的报告后跑上台去和柯召握手,对他说:“在我们的报告会上宣读论文的外国学者中,你是最年轻的一位。讲得好,祝贺你!”
在求学的黄金时期,柯召在《数论学报》《牛津数学季刊》《伦敦数学会会报》等著名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论文。其中的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七七事变”后,华北华中许多高校内迁,诸多学者共赴国难,为保存延续中华民族教育血脉贡献己力。在英国期间,柯召一直关注着国内局势,与国内的老师同学保持密切联系。
1938年,柯召决定回国,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同年7月,柯召返回祖国。在当时的国难当头之际,出于对国家民族利益大局的考虑,他选择去了人才匮乏的四川任教,并于1939年任国立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从此开始了他沉心川渝之地、天府之国教育、科技六十余年的学者生涯。
1946年,柯召应聘重庆大学数学系教授。那时物价暴涨,货币贬值,教员生活非常清苦,柯召仍孜孜不倦从事教学工作,精心讲授“群论”、“数论”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柯召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40余年间,他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高水平人材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古人有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柯召曾经引用这首小诗来总结自己做学问的心得,“我的一些数学结果,是在晨起时,或者午睡醒来时偶然得出的。或者说,是突然得到的,似有灵感。这种情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常能遇到。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所谓灵感,是‘踏遍’的结果。”
培根曾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柯召也曾引用并写道:“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造就更多精通数学的人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掌握数学这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作为一名学者,他找到了这把钥匙;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付出毕生努力,指导学生寻找这把钥匙。他为中国培养了几代数学家,吸引了无数年轻人钟爱科学、跨入科学界,桃李满天下。